全球热点!“网红”南京当须做好“长红”文章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总要来趟南京吧!”今年春天,南京旅游市场人气火爆,一个个自带流量的网红地标和打卡景点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,让六朝古都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网红之城”。
近年来,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的蓬勃发展,改变了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出游习惯。从一个景点到一座城市,有了“网红”标签,就有了热度和流量;另一方面,社交网络的传播特性也决定了保持“网红”热度并非易事。无论重庆、西安、杭州或南京,成为网红城市之后,都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:如何避免“来也匆匆、去也匆匆”的一时繁荣,着力将流量“变现”落地,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,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。
对于网红博主、明星来说,“变现”就是把流量变为销量,把人气变为经济收入。对于网红城市而言,“变现”却有着更丰富、更多层次和维度的意义。首先,是流量在地转化带来的消费力、消费额,这是最直接和直观的收入;更进一步,是由此带来的旅游业及餐饮酒店购物等服务业的兴盛,如就业人口、就业岗位增多,企业创新发展,行业升级进步;最终,则是变过客为常客,变流量经济为增量经济,持续提升南京的美誉度、吸引力、集聚力,进一步增强南京的区域辐射带动力,让更多的人才、企业、资本向往南京、选择南京、扎根南京。
随着“极美南京”刷屏,“变现”的即期效应立竿见影。据媒体报道,老门东很多餐饮店一座难求,周末接待量相比之前翻了一番,各旅行社的导游也是供不应求,收入暴涨。在火爆人气的背后,我们犹须冷静思考。例如,社交媒体是去中心化的个人传播,熟练使用网络和软件的年轻人大多是自由行,这就导致景点接待量大,但旅行社订单量未必大。又如,很多游客的“打卡”行为,目的是晒朋友圈、秀自己。把打卡本身当做旅游目的,很可能是浅表的、短暂的,无法形成长尾效应。从业者、商家和政府都不能满足于赚这种“快钱”,还是要深耕在地文化体验,大力拓展周边游产品,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感、融入感,最终让流量变为源源不断的能量,促进南京经济发展、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。
一位旅游博主说,南京成为网红城市是厚积薄发。的确,南京的网红之路,不是靠刻意营销炒作,而是靠蕴藏在城里城外的山水城林、历史文脉,是靠无数普通网友、游客的口口相传,是城市底蕴、经济实力、人口规模乃至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所以,“网红”南京要做好“长红”文章,不能只看眼前当下,仍需保持定力、练好内功,使得吸睛又吸金的“流量”源源不断、生生不息。
来源:南京日报